阿波罗计划阴谋论

来自HououWiki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2024年是阿波罗登月55周年,尽管已经过去如此长的时间,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仍然值得关注。本文正是于这一年开始编写,针对当时流传的阴谋论点进行了探讨,也可视作对阿波罗计划的一次深入回顾和献礼。

这篇文章由我个人编写,并不是维基百科或是学术论文,所以具有一定的的个人风格,但所有论点均基于可靠的科学证据,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总的来说,阅读本文章时有以下需要注意之处:

  • 为了使得文章更加流利,我将不再赘述一些基本的天文学或航天科学常识,除非是其被阴谋论者错误解读并用作其论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仍然会加以澄清并反驳。而对于一些需要一定专业知识才能理解,具有参考来源佐证的内容,读者可以查看引注(参见主要参考)以了解更多信息。
  • 文章可能含有针对阴谋论者或其观点的调侃或讽刺,但并非是针对读者,只是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直观展现这些阴谋论的荒谬和幽默之处,来警醒读者不要像阴谋论者一样沦为人们的笑谈。
  • 由于文章涵盖多个主题,内容较长。你可以通过页面的目录跳转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 如有任何疑问,例如论点不够清晰,或是某种阴谋论未被涵盖,欢迎在此条目的讨论页面提出,我将优化文本,添加引注或补充相关内容。

主要参考

关于阿波罗计划的资料数不胜数,这里有两个我认为质量很高,适合不同知识水平的读者群体阅读的资料:

ASPT-航天科普小组:《登月丰碑极限挑战》——Apollo 计划全科普
阿波罗计划的历史和技术介绍
每日宇航员: The Truth About The Moon Landings
对常见阴谋论的反驳

第一个资料涉及到了登月流程的所有工程细节,可以看做一本白皮书。许多荒谬的阴谋论表明了作者对于这样的流程完全一窍不通。第二个资料则高质量地反驳了许多常见的阴谋论,并从理论计算角度验证了登月的可行性。

在文章中,我在使用引述时,这两个参考将分别简称为“来源1”和“来源2”。我无法自动跳转文档的相应页面和视频的相应时间节点,但我将在引述内容中注明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手动跳转至目标位置。以下是范例:

  • 引述来源1(文章)的第1页[1]
  • 引述来源2(视频)的00:00处[2]

可以说这两个参考资料已经足以佐证文章的大部分内容。但当我需要引用其他内容时,我则像正常的维基百科引述一样,提供相关链接和目标位置。以下为范例:

  • 引述中文维基百科首页[3]

背景

我曾以为编写这种文章是不需要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按理来说,阴谋论应该早已消失,因为人们的教育水平已经提高,互联网让科学信息触手可及。这样的条件已经远超二十年前,正因如此,那时的气功热、水变油等骗局也早已沦为笑谈。然而,事实令人出乎意料。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仅没有彻底消灭阴谋论,反而让其中一部分传播得更加广泛。

这是因为互联网既是信息的桥梁,也是虚假信息的温床。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获取信息,但并非所有人都具备足够的科学素养来明辨是非。在这种情况下,阴谋论者开始通过自媒体、视频博主、KOL等身份,利用社交媒体的传播机制,将阴谋论包装成吸引眼球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通过煽动情绪,引导大众在无意中接受错误信息。而其中的错误引导,断章取义甚至无中生有的内容往往被大众误以为是真相,使得阴谋论开始散播。

人们通常能够识破明显的骗局,例如荒诞的地平论。但涉及科学技术等专业领域时,就很容易信以为真。其中,阿波罗计划阴谋论自然是经久不衰的话题。每当有一些新的航天发现被公布,即便与阿波罗造假论毫无关联,也会被强行联系,并添油加醋成了“造假铁证”。当然,每当这种时候,已经被讨论过数十年,具有明确解释的旧账也被翻出来,组成铺天盖地的证据网,通过信息轰炸式的重复手法,模糊事实边界,迷惑对专业知识不甚了解的人群。

或许是由于近几年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互联网上散播阴谋论的人明显增多。他们在各个平台翻炒相关话题并误导大众,并且影响力远超过去。这便是我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揭露他们的荒谬之处,防止更多人被其误导。

什么是阴谋论?

关于这一点,维基百科中已经给出了清晰的定义。阴谋论,是指在其他解释更有可能的情况下,将事件或现实情况解释成邪恶而又强力的集团在背后密谋的理论,这些理论一般由于缺乏更多可靠的证据而不可证伪,并且逻辑上可能是自洽的,因此可能有相当多的信众,并且认为实施阴谋的行为者基于政治动机会打压阴谋论者的言论。

阿波罗计划阴谋论正是这一定义的典型体现。尽管“成功登月”有大量确凿证据支持,阴谋论者却执意将其解读为“NASA自导自演的骗局”,并进一步声称,正是美国政府和NASA出于政治动机压制了他们的“真相”。

如果对比阿波罗阴谋论者和其他阴谋论者,例如地平论者,可以发现他们的逻辑极为相似:

对比维度 阿波罗计划阴谋论者 地平论者 相似点
拒绝主流科学共识 否认NASA、航天机构、天文学界的研究,认为登月是伪造的 否认天文学、物理学、地理学,认为地球是平的 认为全球科学界在维持一个巨大骗局
伪装理性思考 伪装成“科学质疑” 伪装成“受打压的真相” 没有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否认现有证据 认为登月录像、月球岩石、雷达数据等都是伪造的 认为卫星照片、空间站、全球地图等都是伪造的 只接受符合自身观点的“证据”
不断引入新假设来合理化立场 认为苏联也参与了造假或是被蒙在鼓里 认为所有航天机构、政府和科学家都是阴谋的一部分 遇到逻辑漏洞时,不修正观点,而是构造更多阴谋,导致理论越来越复杂
误解或曲解物理原理 误解光照、阴影、辐射带等物理现象 误解重力、飞行、透视等基本自然规律 依靠仅仅是表面合理的说法
相信小团体秘密知识优于科学界 相信少数阴谋论领袖,而不信任科学家 相信小众地平论社区,而忽视物理学共识 精英反智主义:认为少数“清醒者”掌握真相,而科学界在撒谎

有趣的是,阿波罗阴谋论者则认为自己更加理性,对其他阴谋论不屑一顾。这显然是由于他们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识,认为自己的行为基于正义。但他们未意识到,自己不过是披上科学质疑外衣的另一种阴谋论形式。而其相对危害更大之处在于,它还被某些群体赋予政治色彩,成为误导公众的工具,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科学界的不信任。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种现象保持高度警惕。

阴谋论为什么不是科学?

阴谋论者经常打着科学的旗号,例如类似“科学允许质疑,宗教才不允许质疑”的标语,来混淆视听。这样的口号确实简明有力,听者无不感到他们像哥白尼,布鲁诺一样,因为提出被认为是异端学说的理论而遭到迫害。然而,这些说辞只是感性的包装,掩盖了他们对科学方法的根本背离。以下几方面可以揭示,他们的行为为何完全违背了科学精神。

奥卡姆剃刀

如果关于同一个问题有许多种理论,在多个解释同样合理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假设更少的解释。这便是奥卡姆提刀所表述的逻辑学法则。这一法则贯穿于现代科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有助于判断不同解释的合理性优劣。

那么阴谋论者是怎么做的呢?相比于“阿波罗计划成功登月”这一符合所有现有证据的解释,他们提出的“摄影棚拍摄”等假设不仅需要解释如何造假,还需要更多额外的假设,如“苏联在冷战期间配合美国欺骗全球”、“成千上万参与计划的科学家没有一个泄露真相”等。这些额外假设极大增加了解释的复杂性,因此远不如“阿波罗计划成功登月”这一最简单合理的结论。

虽然奥卡姆剃刀并不是一种严格的证明,但我们也不需要单纯利用奥卡姆剃刀来证明阿波罗计划的真实性,因为我们还有大量的直接证据。但其仍然启发我们,更显而易见的事实往往才是真相。

立场变化

当阴谋论者的核心观点被证伪时,他们通常不会承认错误,而是改变立场以维持既有信念。例如,一些阴谋论者最初论点为“人类从未登上月球”。当告诉他们“存在可以验证的月球激光测距实验反射镜”时,他们便可能改变立场为“虽然人类没有登月,但是无人探测器成功登月并放置了反射镜”。

这样的行为实际上代表他们根本没有统一的观点。当聚集一群航天爱好者进行讨论时,他们虽然可能在细节上有所争论,但最终都能对阿波罗计划的整体流程达成一致。但如果聚集一群阴谋论者进行讨论,他们首先可能面临“内战”:是载人登月后没能返回,还是机器登月,还是人和机器都从未登月?登月直播是实时演出还是录像带?苏联是被欺骗了还是参与造假?仅仅是这些内容就有得他们争论了,而对于和细节有关的询问,例如“如何拍摄的?”,他们更是众说纷纭,对摄影棚所需大小,拍摄所需人员,模拟月球环境所需设备的细节无法达成一致。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即使阴谋论群体内部有大量互相矛盾的理论,却很难见到他们之间的争论。他们的表现明显是,只要你的观点是登月造假,无论使用什么理论都无所谓,只有最终结论才是重要的。换成地平说的话,就是南极“冰墙说”“传送说”“政府封锁说”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理论同时共存。这显然是荒谬的,如果将其与宗教类比,至少大多数宗教都有统一教义与解释体系,而阴谋论者内部的分歧程度反倒更加夸张。

相比而言,支持阿波罗计划真实性的人永远能提出一致的说法,并且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例如有些阴谋论者只是提出了较为温和的说法,例如“登月成功了,但基于政治宣传补拍了一些镜头”。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样的绥靖手段能避免高调争论并潜移默化被接受,但支持者仍然斩钉截铁将其反驳。这正是因为事实就是事实,无论是“理性”的质疑还是极端的质疑都是错误的。这种对比也可以说明,阴谋论者的核心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而不是追求某种自己相信的事实。

增加假设

也有阴谋论者并不轻易自己的观点,但由于无法解释既定的事实,他们开始引入更多的假设。例如当被问到土星五号的性能经过计算完全能够满足任务,NASA为什么还要造假时,他们便称“土星五号性能数据造假”。但问他们为什么同样使用土星五号两级就将天空实验室发射到地球轨道时,他们便只能引入“天空实验室是假的”。再问他们为什么显然具有更高性能和复杂度的航天飞机被成功制造后,他们也只能说”航天飞机数据造假“。如此以往,他们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所有的航天技术都是造假,这种假设和他们看不起的地平论者出奇一致。

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是将自己放进了楚门的世界,让世界成为了一个远比“阿波罗摄影棚”还大的摄影棚,几乎所有国家的科研、教育、技术体系都在协同撒谎,且难以解释他们这样做的目的。这种想法的本质实际上是一种世界观的不稳定,缺乏相信的力量——99%的人没有去过南极,但我们坚信南极存在,这是对人类历经数千年演进所建立的组织与知识体系的一种信任——相信这个世界是基于秩序与理性运作的,而不是一个科幻剧本。而阴谋论者的这种想法实际上完全将其否认,认为现在还是皇帝、国王、甚至某种世界性神秘组织主导一切的封建社会,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倒车。

为什么质疑阿波罗计划通常被认为是阴谋论?

阿波罗阴谋论者常将自己的行为称作“科学质疑”,并反复强调其被主流压制。从表面上看,这样的主张似乎合理:质疑本应是科学的一部分。那么为什么他们的主张却普遍被归为阴谋论?这一判断其实并非偏见,而是基于这个群体长期与其言行相悖的不科学性。这也是学术界不会认真对待突然冒出的“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人一样,阴谋论者的以下特征表明了他们即使看起来费心费力,但完全不会得到认真对待。

自以为是反抗权威

科学史上确实有不少反抗权威的例子,例如布鲁诺被烧死(许多阴谋论者幽默地记错成了哥白尼),但将其简化为“因为权威所以应该反抗”明显是荒谬的。简单的来说,现代科学中的大量理论已经是通过在过去反抗了权威得到的,这样的新理论更加先进,距离真实更近了一步。但许多阴谋论者的反抗实际上是又开了历史的倒车,把以前辛辛苦苦反抗得来的进步给否定了。甚至按阴谋论者这样的想法,当他们的理论被主流接受之后,他们又应该反抗自己的理论了,明显是一种自相矛盾。最终的结论是,科学反对的是错误的结论,而不是权威的存在本身。

没有足够的努力

阴谋论者总是认为人人都能参与科学质疑。的确,这在科学原则上当然成立,我们应该欢迎这样的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参与者提出的理论,其价值都是相同的。的确历史上不乏平民天才存在,拉马努金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但他并不是依靠自创理论一步登天,而是依靠自己的努力,最先只是作为抄写员的身份继续研究,并在印度数学期刊上发表定理,并努力联系剑桥的学术人士,最终成功前往英国成为了院士。

然而阴谋论者却忽略这其中的过程,将逻辑简化为了随意提出一个理论便能震惊主流学界,名垂青史,这显然是荒诞的。其最大的问题是否认了科学研究的精神之一:站在前人肩膀上的继承。主流科学理论都是前人耗费了巨大的努力才得出的,无论是打算将其理解接受还是否定都需要相对应的努力。换句话说,他们这种做法完全是“小瞧了科学”。

所以,我们当然可以认同任何知识水平和身份的人进行科学研究,但仍然要求其具有相应的努力。例如其通过自学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逐渐能够对一些深奥的论文进行理解和评论,并符合学术要求进行原创研究和发布。对于这样付出足够的努力的研究者,其理论也必将受到同等程度的关注。要是像阴谋论者那样一来就否定学术业界的主流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在几乎无需努力,只依靠想象的情况下就提出原创的“研究”,自然会沦为民科,其理论自然也就只能沦为笑谈。

没有科学的研究和证明

阴谋论经常以“国家和组织欺骗了全世界”作为固定起手。没有人能证明“国家和组织没有欺骗全世界”,这可以称为恶魔的证明,阴谋论者总是可以说“所有证据都是伪造的”。那么一个问题就出现了,这也是许多阴谋论者的死穴之一:“你怎么知道国家和组织欺骗了全世界呢?”。证否可能是很难甚至不可能,但证明是仅需一个明确的证据。然而阴谋论者拿不出这样的证明。他们的说法通常都是基于强词夺理,例如“某事件表明过去国家和组织做过这样的行为”“某事件表明了国家和组织不能信任”。这明显是一种经诉诸人身或罪恶关联。

而对于登月本身来说,他们的篇幅仍主要集中在证否上,即现有的理论——人类成功登月有哪些问题。他们的惯用标题经常是“登月造假的10个/50个/100个证据”,显然,只要他们一直找下去,他们还能找到更多。但这种堆砌的“证据”反而说明了其只有胡乱拼凑,漏洞百出的“证否”,而不是证明——即确凿的“伪造登月方案”。例如对于摄影棚假说,应该能指出拍摄者是谁、在哪儿拍、使用了哪些技术设备。然而没有人提出确切的证据甚至是可信的假说,甚至都没有人进行有效的实地调查。这显然完全没有说服力。

从这里可以看出,现在许多阴谋论者实际上只是“炒冷饭”,把几十年就有的理论再拿出来说一遍。可以说过去的阴谋论者虽然可能同样极端,但他们至少有一些行动,例如那个要求奥尔德林用圣经发誓的人。而反观现在的阴谋论者,基本就在是在网上道听途说。从这方面来说,现在的阴谋论者连“阴谋论精神”都丢失了,纯粹只是发泄情绪,制造优越感,甚至是故意吸引眼球引发对立。

总的来说,要是阴谋论者认为自己进行的是科学质疑,那他们的行为存在一个严重的矛盾:他们并没有依照学术规范进行研究。他们可能会辩解说自己并没有进入学术界的资源和资格,但事实上壁垒没有他们想象中那样高。就如同这篇论文,其通过阿波罗月球车轮胎造成的扬尘的轨迹分析来计算月球的重力加速度,并不需要专业的仪器分析和深奥的数学物理计算,读者也可以轻松验证。阴谋论者要是认为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反证,完全可以写一篇类似《通过光照模拟分析来登月照片造假》的论文。但事实上在这些阴谋论出现的几十年来,学术界完全就没有出现有影响力的质疑登月的论文。这说明这些论文要么在初审中就因格式不合规,内容荒谬而被拒稿,要么从最初就不存在。当然这其中有很多人会说“学术界也被控制了,所以其规范实际上是不科学的,遵从也没有意义”。但我们总归需要一个规范,而不是谁说的理论都是对的不是吗?如果这些阴谋论者能建立自己的一套科学规范,于传统学术界分道扬镳,这反而可能是一种好事。

为什么要反对阴谋论?

阴谋论者经常因为他们的理论被反对而勃然大怒,典型的思考方式是“对方这么积极过来反对我的理论,肯定有什么利益相关,例如收了NASA的钱”。这种思维方式就已经揭示了他们所谓的科学精神更是一种笑谈。

首先,阴谋论者确实没有改掉以为自己是天选之子的思想。在他们的幻想中,自己的理论是那么顺理成章,所有人看了应该惊呼太妙了,并立刻追随他们。但殊不知他们的理论只影响到了一小部分人,在整个学术界甚至是普通人群中,这些阴谋论思想才是一种异端思想。这就如同。他们的理论既然剑拔弩张直指主流学界,就必然要做好遭到猛烈批判的心理准备,这本来是想当然的。现在阴谋论者的反应也表明了他们

事实上,要说是学术界在反对他们可能都是一种抬举,因为他们的理论在大多数情况下还入不了学术界的眼。这可以用。实际上更多反对来源于勤勉的科普博主和知识水平更高的普通人。

对于科普博主来说,他们肩负了传达科学知识和精神,提升人们科学素养的责任。虽然他们之中的有些人可能通过赞助、商店等方式盈利,但我仍然相信绝大部分的博主仍然保有这样的初心。这是因为高质量的科普内容制作起来相当困难,需要搜集资料,计算模拟,甚至用动画、3D建模等形式展示。许多科普视频制作一期就要花数星期甚至数月的时间。如果他们的目的只有敛财,他们从最先就可以选择更轻松的赛道。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看到自己费心费力制作的内容,影响力还不如抓人眼球,混淆视听的阴谋论,完全可以理解这样的悲哀。他们选择正面发声,不是因为维护他们的利益,而是尝试弥补阴谋论者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可以说是让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的行为实际上是高尚的。将他们污蔑为“境外势力的喉舌”明显是荒谬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虽然没有这样的责任,但科学精神本身。这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优越感,

如果我们失去这些发声的人,结果会变成如何?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样的苗头,在疫情期间许多不实消息被广泛传播,不说历史上早有的“人造病毒”“疫苗阴谋”等话题,连“喝消毒液杀灭病毒”“口罩内包含5G天线”等令人啼笑皆非的说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要是任由这些阴谋论发展世界会变得怎样?权威机构甚至国家都不再被信任,许多人将网络上的三言两语奉为圭臬轻率行事,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甚至人身伤害,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这并不是耸人听闻。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反对阴谋论,即使阴谋论者认为他们遭到了不正当的对待,但这也是有错在先的他们需要承担的后果。可以说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阴谋论者如果

参考文献

  1. 来源1:1
  2. 来源2:00:00
  3. 中文维基百科首页